一比三才是小班教學的黃金比例?

28/03/2025

我並非教育科班出身,但十幾年來,一直兼職教書。

當中發生的一件事,讓我萌生出,師生比例一比三,或者才是小班教學的黃金比例。

一支筆的風波 

那是在名校區林立的九龍區的一間補習機構。

堂上有六個年紀很小的學生。剛剛開始,我已經發覺有位狀態特別活躍的男同學似乎被某個人甚至群體針對。

這讓我很震驚,畢竟孩子們的年紀這麼小。

一開始,事態不算很嚴重,算是小打小鬧。

而僅僅因為一支筆,只是幾分鐘的時間,即刻小事化大。

對著一堵牆,他深深地把自己埋入膝蓋裡

事關有位女生說她的筆不見了。她十分肯定,那支筆現在就在那個男生的筆袋裡。

女生要求男生打開筆袋檢查,被他一口拒絕。

同學們開始你一言,我一語,向男生造成群眾壓力。並要求我一起加入討伐。

男生的姿態,始終保持一樣。不過,他保持了整堂的笑容,開始慢慢不見了。

恰在這時,落堂鐘聲響起。大家紛紛離開了課室。

只有那個男生靜靜地坐在角落,對著一堵牆,深深地把自己埋入膝蓋裡。蜷縮的身體顯得他原來非常瘦小。

我過去拍拍他的肩膀,他拒絕看著我;再看看,發現他竟然淚流滿面。

那個啜泣的男生,好像一直住在我的心頭裡,揮之不去。

啜泣到停不下來的男生 

課間休息的十分鐘,他都還沒有收拾好情緒。

他父親在外面等得不耐煩了,於是向教室裡的男生咆哮。我和職員火急火燎的兩頭撲火。

更加尷尬地是,聲稱丟了筆的女生,堅持在外面等待男生出來;

男生出來後,她堅持讓男生家長打開筆袋,拿出那只她說丟失了的筆回來。

中心的負責人聽到我的彙報後,特意調出監控調查,最後聯絡雙方家長解決。

好幾年過去了,那個啜泣的男生,好像一直住在我的心頭裡,揮之不去。

誰知道,我不能獲得別的什麼呢?

這是我兼職教學十幾年以來,唯一的一次小風波。

也就在當時,我開始萌生了一比三可能才是適合小班教學的比例。

這避免了小朋友因為人數太多而玩得太瘋狂;

或者因為需要這種突發事件,被逼take sides(表態),而造成的群眾壓力。

這麼多年的教學體驗,讓我知道,教學很累,甚至投入產出不合比例;

如果我全職投入這份事業,可能回不到之前在跨國企業薪高糧准的待遇。

但是,誰知道,我不能獲得別的什麼呢?

命運之棒真的很神奇

我在一間附近比較多學校的書店長大。因為家庭關係,從小接觸的職業是教師。

我的父親是一名教師。他的好朋友也是一名教師。

從小到大的耳濡目染,反而讓我在剛畢業、可以選擇不同職業的時候,起了非常強的抵觸情緒。

所以,我沒有成為一名職業教師。反而寧願選擇兼職,來保持對教學的熱愛和初心。

誰知,命運兜兜轉轉,變成了目前我心之所向的全職工作。

也甚覺得命運之棒真的很神奇。

難得一見的珍藏,人均只有幾秒鐘的處理時間

我曾經在一家世界級的評級機構工作。員工數目近一千人。

客人們總是以為每位員工都會評級;或者隨著工作經驗的累計,每個人都會成為評級師。

但其實工作久了,就知道所謂的難得一見的珍藏,在我們前線或者後方支配員工的手上,人均只有幾秒鐘的處理時間。

更加談不上欣賞和增進專業知識。

數字就等於生意;週轉快就等於接單的數量多;數量多就意味著生意好。

評級的品質是一門玄學。但是數量卻是快速見效的良藥。

只有小孩才做選擇?

以上例子可能太誇張。但是也帶出以下問題:

談到專業,是insider,還是 outsider好呢?

而你呢?你想做 insider裡的outsider,還是outsider裡的insider?

或者只有小孩才做選擇?Why not both?

Written by Vicky Z.

*本文版權歸Sounds Fun Class Limited所有。轉載請聯絡本公司*